基于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檢測9種致病菌對常用15種中藥的敏感性(二)
2.2紙片法測定中藥水提液對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
選取致病菌敏感性不同的3種中藥(五倍子、地榆、石榴皮),按照中藥高壓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制備藥敏實驗的藥液,然后依據紙片法測定此3種藥液對4株鰻鱺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,實驗結果見表2。從表2中數據可知,不同濃度藥液對4株鰻鱺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各不相同,隨濃度的升高呈增大趨勢。B01對3種藥液高度敏感的最小濃度分別是五倍子125 mg/l、地榆>1 000 mg/l、石榴皮500 mg/l;B09對3種藥液高度敏感的最小濃度分別是五倍子500 mg/l、地榆500 mg/l、石榴皮500 mg/l;B14對3種藥液高度敏感的最小濃度分別是五倍子250 mg/l、地榆>1 000 mg/l、石榴皮>1 000 mg/l;B15對3種藥液高度敏感的最小濃度分別是五倍子250 mg/l、地榆250 mg/l、石榴皮>1 000 mg/l。由此說明4株致病菌對五倍子均表現為高度敏感,B09、B15對地榆及B01、B09對石榴皮表現為高度敏感,B01、B14對地榆及B15對石榴皮顯示為中度敏感,而B14對石榴皮表現為不敏感。
2.3平板二倍稀釋法測定中藥水提液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
表2紙片法檢測4株鰻鱺致病菌對3種中藥水提液的敏感度(平均抑菌圈直徑mm)
選取致病菌較敏感的8種中藥(見表3),采用平板二倍稀釋法進行藥敏實驗。從表3實驗數據可知:平板二倍稀釋法測定8種中藥抑制9株致病菌的平均MIC值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定的結果均偏高,即靈敏度下降,但實驗數據總體趨勢相一致。
9株致病菌對五倍子仍然均呈現出高度敏感;對首烏藤除B19、B20為中度敏感外,其余7株菌均表現為高度敏感;對地榆高度敏感的菌株是B09、B15、B18、B20,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結果少一株B19,降為中度敏感;對石榴皮低敏感和不敏感的菌株是B10、B14、B15、B18、B20,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結果多了三株(B15、B18、B20);對貫眾低敏感和不敏感的菌株是B09、B14、B15、B20、B27,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結果多了二株(B14、B15);對大黃中度敏感的菌株是B01、B15,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結果少了一株B10;對黃芩除了B01、B19表現低度敏感外,其余均為不敏感;對虎杖高度敏感的菌株是B01、B18,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結果少了二株(B10、B14),降為中度敏感。
3討論
本實驗沒有選擇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致病菌對中藥的敏感度,是因為中藥粗提液含有大量色素,顏色深,且不同中藥藥液的顏色各不相同,會影響最終結果的觀察判斷,故在初期篩選抗菌中藥的研究中不宜采用試管二倍稀釋法。因此,我們選擇藥敏紙片法和平板二倍稀釋法篩選抗菌中藥,測定中藥藥液的抑菌效果,與本文建立的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進行比較,以確定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。
表3平板二倍稀釋法測定各種中藥水提液的最低抑菌濃度MIC(mg/l)
3.1藥敏紙片法與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的比較
針對9株致病菌從15種中藥篩選出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藥材。采用藥敏紙片法一次試驗需要制備81個瓊脂平板;而采用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一次試驗只需要45個瓊脂平板。兩者相比,篩選工作量顯著減少,操作更快捷,實驗材料費大大降低。
前期預實驗結果顯示,由于受紙片上藥物含量的限制,低敏感度和不敏感的中藥對致病菌均不產生抑菌圈,且考慮到實驗操作量,故表2中只選擇抑菌效果較好的3種中藥(五倍子、地榆、石榴皮)和有代表性的4株致病菌進行比較實驗。從表1和表2中的實驗數據,采用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有效抑菌濃度低于紙片法,即靈敏度相應提高,然而4株致病菌對中藥五倍子、地榆、石榴皮的分級敏感程度與紙片法檢測結果一致。
3.2平板二倍稀釋法與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的比較
平板二倍稀釋法與紙片法所使用的藥物都是液體,在做藥敏實驗之前同樣都要通過耗時較長、操作較復雜的中藥提取工序。而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,只需將中藥藥材進行超微粉碎處理即可,步驟簡單。由于藥材粉碎顆粒足夠細,達到了5~10μm,保證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在瓊脂培養基中可以充分溶出,無需再考慮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低對藥敏結果的負面影響。
比較表1和表3的實驗數據,9株致病菌對8種不同中藥的敏感度顯示,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得平均最低抑菌濃度均低于平板二倍稀釋法,靈敏度明顯增加。雖然這兩種方法在抑菌濃度上測得數據有差異,個別菌株的敏感度級別發生變化,但不同中藥對某一株致病菌的抑制效應強弱是一致的。
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測定的中藥MIC值均低于平板二倍稀釋法,原因在于平板二倍稀釋法使用的是中藥超微粉的高壓水提液,而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是直接使用中藥超微粉;采用水煎煮、高壓抽提、超聲提取、微波提取或有機溶劑萃取等中藥粗提方法,均無法將中藥植物藥材細胞內的有效成分完全溶出,且提取過程也會造成有效成分的部分降解失活,故降低了抑菌效果;而本法將中藥超微粉直接添加入瓊脂培養基,在進行抑菌藥敏實驗過程中,微米級顆粒的藥粉一直存在于細菌培養基內,不斷釋放抗菌有效成分,可達到較高的抑菌濃度。故可避免由于中藥粗提方法選擇不當,造成有效物質提取率低,而容易在初步篩選時將高效的抗菌藥材遺漏等問題。
綜上所述,本文建立的抗菌中藥植物藥材的初步篩選方法——超微藥粉瓊脂稀釋法具有操作簡便、快捷、耗時短、處理量大(即每一個90 mm平皿可同時檢測9~12株致病菌對藥物的敏感度),實驗成本低,以及藥敏實驗結果準確可靠等優點,是一種高效率的藥敏實驗方法,在實驗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,為開發和應用植物中藥提供基礎的參考數據。
相關新聞推薦
1、基于革蘭氏陽性菌生長曲線等指標評價纖維素基抑菌材料L-Met改性MCC(M-MCC)抑菌效果(三)
3、白馬耳組織成纖維細胞體外培養、冷凍前及復蘇后存活率、生長曲線繪制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