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生長曲線測定及細胞形態觀察
探討曲古抑菌素(trichostatin A,TSA)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(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,MSCs)特化為成骨細胞的影響。方法采用全骨髓貼壁法體外分離、培養、純化大鼠MSCs,進行形態學觀察;選擇第3代MSCs定向誘導分化為成骨細胞,根據給藥濃度不同分為TSA低劑量組(0.1μmol/L)、中劑量組(1μmol/L)、高劑量組(10μmol/L),同時設立空白對照組。MTT法觀察各組對MSCs的增殖作用并繪制細胞生長曲線,檢測TSA對MSCs誘導分化為成骨細胞過程中堿性磷酸酶(alkaliphosphatase,ALP)活性的影響;RT-PCR法檢測TSA對核心結合因子α-1(corebinding factorα1,Cbfα1)、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(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,bFGF)、胰島素樣生長因子-1(insulin-like growth factors-1,IGF-1)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。
結果MSCs生長曲線的測定結果顯示,各組細胞生長曲線趨勢相似,與對照組相比,TSA低劑量組的生長曲線沒有顯著性變化,TSA中劑量及高劑量均顯著促進MSCs增殖(P<0.05)。與對照組相比,TSA低劑量組、中劑量組、高劑量組對MSCs誘導分化為成骨細胞過程中的第4、5、6 E均可顯著提高ALP活性(P<0.05)。與空白組相比,TSA各劑量組可以顯著提高Cbfα1、bFGF、IGF-1mRNA表達水平(P<0.05)。
MSCs生長曲線的測定:將生長狀態良好的第2代MSCs以密度為5×103個接種于96孔培養板中,置于37℃、CO2飽和濕度的5%CO2培養箱中培養,按上述TSA劑量分別加入各組中每天取1板進行MTT檢測,連續1周。MTT檢測時應用酶聯免疫檢測儀檢測各孔吸光度值,選擇波長為492 nm。按照檢測結果,以光吸收值為縱坐標,以細胞生長天數為橫坐標,繪制細胞生長曲線。
MSCs細胞形態觀察
倒置相差顯微鏡下可見MSCs為圓形,大小不一,培養24 h后,開始貼壁,呈圓形,梭形,或多角形;5 d后,可見放射狀排列的細胞群,多為梭形,胞漿豐富,胞核大,核仁清晰。見圖1。
圖1 MSCs細胞形態觀察圖(×1000)Fig.1 MSCs cell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(×1000)
MSCs生長曲線的測定
各組細胞生長曲線趨勢相似,在MSCs接種給藥第1、2天為細胞潛伏適應期,而3~6 d曲線呈直線上升,則為MSCs的對數生長期。第7天后曲線上升趨勢逐漸變得平緩,MSCs增殖速度明顯減慢,進入平臺期。與對照組相比,TSA低劑量組的生長曲線沒有顯著性變化,TSA中劑量及高劑量均有顯著升高MSCs生長曲線的趨勢,有效增強了MSCs的擴增能力(P<0.05)。見圖2。
圖2不同組的MSCs生長曲線*P<0.05,與空白對照組比較
結論TSA可顯著促進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特化為成骨細胞,可能是通過上調Cbfα1、bFGF、IGF-1基因的表達水平實現。
相關新聞推薦
1、嗜熱脂肪地芽孢桿菌生長曲線預測模型應用于預測煉乳腐敗變質
3、不同包裝方式下清蒸大黃魚貯藏過程中PH值、菌落總數、菌群等的變化情況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