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革蘭氏陽性菌生長曲線等指標評價纖維素基抑菌材料L-Met改性MCC(M-MCC)抑菌效果(五)
2.5 M-MCC對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
如圖9所示,與未處理的L.monocytogenes組相比,在1 MIC處理下,胞外電導率呈現上升的趨勢,這種情況在2 MIC處理下表現得更加明顯。這是因為活的細菌細胞擁有完整的細胞膜,能夠選擇性的控制膜內外的物質跨膜運輸,所以胞外電導率較為穩定。而M-MCC處理過的L.monocytogenes、S.aureus胞外電導率上升,這說明M-MCC可能改變了細胞膜的通透性,或是破壞了細菌細胞膜,從而導致細菌胞內離子和聚合物轉移到懸液中,造成電導率的變化。
圖9 M-MCC處理對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胞外電導率的影響
2.6 M-MCC對細胞內容物的影響
核酸和蛋白質是生物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,一般情況下,核酸和蛋白質等大分子不會跨過活細胞的細胞膜運輸,因此,核酸和蛋白的泄漏情況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。如圖10所示,經過1 MIC和2 MIC處理后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的OD260 nm和OD280 nm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,這說明部分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細胞的核酸和蛋白質泄漏到上清液中,即M-MCC對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產生了影響,使菌體細胞死亡,導致核酸和蛋白質泄漏。各處理組均在反應3 h左右核酸和蛋白的吸光度達到峰值,之后核酸和蛋白吸光度無明顯變化,即細菌的胞內核酸和蛋白不再泄漏。所用M-MCC的濃度越高,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質檢出量越多,即對細菌細胞的破壞越嚴重。
圖10 M-MCC處理對L.monocytogenes(A)和S.aureus(B)細胞內容物泄漏情況的影響
2.7 M-MCC對細胞DNA含量的影響
DAPI是一種能夠和DNA具有極強結合能力的熒光染料,能夠透過完整的細胞膜,因此一般用于活細胞的染色。利用DAPI的過膜能力,使之與L.monocytogenes活細胞的DNA相結合,觀察M-MCC對L.monocytogenes細胞DNA的影響。如圖11所示,對照組無處理的L.monocytogenes細胞熒光強度較強,而經過1 MIC和2 MIC處理的細胞熒光強度明顯降低。這說明經過M-MCC處理的細胞DNA發生了泄漏,細胞內DNA含量降低,這也與核酸泄漏情況相符合。
圖11 M-MCC處理后的L.monocytogenes激光共聚焦圖像
3結論
本研究成功制備了具有抑菌效果的M-MCC抑菌劑,用以應對食品中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的污染。通過SEM、EDS、FTIR、XPS、XRD和TGA表征改性后M-MCC的形貌變化、元素變化以及穩定性,結果表明L-Met成功接枝。對M-MCC的體外抗氧化能力進行研究,發現其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有著良好的去除效果。而后通過MIC以及細菌生長曲線進行了M-MCC對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抑菌效果的研究。確定了M-MCC對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的MIC為15 mg/mL。細菌生長曲線表明M-MCC能推遲指示菌的對數生長期。這可能與革蘭氏陽性菌獨特的細胞壁結構有關。通過研究細胞膜通透性、細胞膜完整性、細胞內容物以及DNA含量等多個方面,分析了M-MCC對L.monocytogenes和S.aureus細胞膜的作用。相關結果表明,M-MCC處理對L.monocytogenes的生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,相應的胞外電導率、核酸和蛋白質的含量都發生明顯的變化,且與處理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。綜上,M-MCC可能是直接作用于L.monocytogenes的細胞膜表面,較低濃度的M-MCC可增加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,破壞細菌胞內外電解質平衡,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;較高濃度的M-MCC則劇烈作用于細菌細胞膜表面,破壞細菌的細胞膜結構,使細胞死亡并釋放出原本胞內的核酸和蛋白質等大分子,從而起到抑菌的作用。表明M-MCC抗菌劑在抗菌應用方面潛力巨大。